依靠传统的三西格玛控制限来判断过程是否受控,有时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生产挑战和对质量的更高要求。为了更早地发现过程的潜在异常、提升监控的灵敏度,并实现更精准的质量管理,我们引入了带有警报限的控制图和一套更全面的判异原则。
一、带警报限的SPC控制图
在统计过程控制(SPC)中,为了更早地发现过程的潜在异常,有些分析人员建议在控制图上设置两套控制限,形成一个更灵敏的监控系统:
行动控制限(3西格玛控制限):这是最外层的控制限,通常基于过程数据的三倍标准差计算得出。当数据点超出此限时,表明过程极有可能存在特殊原因(Special Cause Variation),需要立即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。这通常对应于非常低的误报概率,例如0.0027(对于正态分布数据,超出±3σ的概率)。
警报限(2西格玛控制限):内层的控制限,也称为警示限或警戒限。它通常基于过程数据的两倍标准差计算。当使用概率控制限时,行动控制限通常对应0.001的概率,而警报控制限对应0.025的概率,这意味着数据点落在2西格玛到3西格玛之间的概率为0.0235。
如果一个或多个点落在警报限和行动控制限之间,或者非常接近警报限,这通常被视为一个早期预警信号,提示我们应该怀疑过程是否正常运行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,一个可能的措施是增加抽样频率或样本大小,以更快地获取更多过程信息。这种根据当前样本值在控制图上的位置,动态调整抽样大小或抽样频率的过程控制计划,称为自适应(或可变抽样间隔/可变样本大小)计划。这些技术已在实践中应用多年,并得到了广泛研究,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,将额外的关注集中在过程可能出现问题的时期。
使用警报限能够显著增加控制图的灵敏度,使其能更快地发现微小的过程偏移,从而实现问题在初期阶段的发现与解决。然而,一个潜在的缺点是它可能容易使操作人员混淆,以及误报(False Alarm)风险的增加。误报意味着过程实际上处于受控状态,但控制图却发出了异常信号,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调查和干预。尽管如此,权衡之下,许多情况下警报限带来的早期发现能力和预防优势远大于其弊端。
二、控制图的判异原则
除了点落在控制限之外的基本规则,还有许多补充的判异准则应用于控制图,用于识别各种类型的非随机模式,这些模式表明过程可能存在特殊原因,即使数据点尚未超出行动控制限。这些规则旨在增加控制图的灵敏度,以便更快地发现过程的微小偏移或趋势。以下是广泛使用的判异规则,它们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失控状态:
一个或多个点落在3倍西格玛控制限之外: 这是最直接的判异信号,通常指示存在较大的、突发的特殊原因。
连续三个点中有两个点在2倍西格玛(警报限)之外,但在3倍西格玛控制限之内(同侧): 这通常意味着过程可能存在中等程度的、持续的偏移。
连续五个点中有四个点在1倍西格玛控制限之外(同侧): 这也是一个表明过程可能出现中等程度偏移的信号。
连续八个点在中心线的一侧: 无论这些点是否接近控制限,这都可能表明过程的均值发生了微小但持续的偏移。
连续六个点持续上升或下降: 这指示过程存在明显的趋势,例如工具磨损、环境条件逐渐变化或原材料质量逐渐变化等。
连续十五个点在中心线1倍西格玛控制限之内(两侧): 这可能表明过程的变异性异常地小,可能存在分层(Stratification)现象或过度调整(Over-control)。
连续十四个点交替上升下降: 这通常指示存在过度调整(Over-control)或测量系统存在问题。
连续八个点在中心线两侧,但没有点在1倍西格玛控制限内: 这可能表明存在混合模式(Mixture),即来自两个或更多不同分布的数据被混合在一起。
数据显现非随机的图形: 任何明显不符合随机分布的模式,例如周期性波动或明显的集群,都应引起关注。
一个或多个点在3倍西格玛控制限附近: 即使点未超出控制限,但持续接近,也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预警信号。
三、灵活的SPC软件: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关键
以上我们详细探讨了带有警报限的SPC控制图及其多样的判异原则,这些理论和方法旨在提升过程监控的灵敏度和效率。然而,在实际生产环境中,手动绘制控制图并逐一检查所有判异规则是极其耗时且容易出错的。这时,一个灵活且功能强大的SPC软件就显得至关重要,它能够将这些复杂的理论和原则转化为高效的实践工具。
一个优秀的SPC软件应具备以下关键功能,以确保上述控制图策略和判异原则能得到有效应用:
通过检查控制图,如果出现任何一个或多个符合上述判异规则的情况,我们便认为过程可能处于失控状态,需要进一步调查。与这些判异准则相对应的是控制图的分级响应措施。例如,当有数据点落在行动控制限(3西格玛)以外时,通常需要立即调查异常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,因为这预示着一个较大的过程偏移。但如果一个或两个点超出了2倍西格玛的警报限,我们可以采取相对温和的响应,例如增加抽样频率(如从每小时抽样一次增加到每分钟抽样一次),或者暂时增加样本大小。这种自适应抽样响应虽然不像彻底调查异常原因那样“严重”,但如果过程确实处于失控状态,它将比固定抽样间隔更快、以更高的概率帮助我们确定这种失控状态,从而在问题升级前进行干预。
而这一切高效的实现,都离不开一个灵活的SPC软件的支持。 这样的软件能够自动识别这些复杂的判异模式、触发分级报警,并简化数据收集与分析,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响应,将理论策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,确保过程始终处于最佳受控状态。